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,是五四运动105周年。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当立青云之志,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谱写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“双向奔赴”的青春之约。
立“信仰之名”,让理想信念“热血沸腾”。习近平总书记说,“青年志存高远,就能激发奋进潜力,青春岁月就不会像无舵之舟漂泊不定”。一百年前,青年在时代的巨变中嘶吼,年轻的心和滚烫的大地紧紧拥抱在一起。五四运动,在中国古老的身躯中骤然迸发出复兴的精神,青春的地火喷涌成革命洪流,青春的呐喊一刹那震动苍穹。历史一再彰显,青年就是整个社会中最积极、最有生气的力量。今天的中国早已今非昔比,当今这个伟大的时代,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。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,得了“软骨病”的“空心人”在青年群体中依旧存在,他们长期沉溺于手机、网络等虚拟世界,摇摆于理想和现实之间,精神空虚、意志消沉、贪图享乐,究其原因还是精神上“缺钙”。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把“五四精神”当作引领航向的“灯塔”,胸怀正确的思想以坚定中国道路,胸怀人民的立场以助力民族复兴,胸怀时代的伟业以锚定人生航向,在政治淬炼和思想洗礼中不断增强志气、骨气、底气,坚定“四个自信”,增强“四个意识”,做到“两个维护”,在知信行统一中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,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、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,切实体会中国道路的正确、中国制度的优越、中国方案的智慧,筑牢信仰之基、补足精神之钙、把稳思想之舵,争做堪当强国建设、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。
行“建功之力”,让奋斗足迹“烫金留印”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“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,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。”青春、奋斗,这是当代中国青年的时代风采,也是中国式现代化最为动人的旋律。今年“两会”期间,白岩松重新审视“啃老”现象,呼吁全社会共同努力为年轻人减负的报道冲上热搜。这些年,总有人担心年轻人不愿意吃苦,反复劝诫莫要躺平;也有人替年轻人鸣不平,呼吁多些宽容帮助……抛开排遣情绪的吐槽,奋斗依旧是当代青年的时代主旋律。面对国家统筹推进“五位一体”总体布局、协调推进“四个全面”战略布局,95后浙江姑娘徐枫灿用拼搏与坚韧磨砺千回百转,成为陆军首位完成单飞的女飞行员,以青春之我逐梦蓝天;“芯片女神”黄芊芊坚守科研初心,潜心钻研芯片技术,为攻克我国芯片“卡脖子”技术问题做出巨大贡献,推动我国芯片事业蓬勃发展……这些在不同领域努力奔跑的青年,用个人鲜活的青春梦想,汇成国家富强、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宏大叙事,书写着“强国有我、青春有为”的时代主旋律。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时刻保持“初生牛犊不怕虎”的勇气、“越是艰险越向前”的刚健和“舍我其谁”的担当,在科技创新、乡村振兴、绿色发展、社会服务、卫国戍边等各个领域勇当排头兵和生力军,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刻冲得出来、顶得上去,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。
扛“担当之责”,让笃行实干“蔚然成风”。畏难、空想、空谈,人云:“弘毅之士之所以任重而道远,在其以仁为己任,至死而后已”。百年前的新青年在风雨如晦的中国苦苦探寻民族复兴的前途,发出“外争主权、内除国贼”的泣血呐喊;百年后的新青年在繁荣昌盛的中国昂扬踏上民族复兴的道路,发出“请党放心、强国有我”的铮铮誓言。在救亡图存的年代,担当催生出深重的忧患意识和执着的信念支撑;在走向民族复兴的新时代,担当则体现为在各自岗位上矢志奉献、建功立业的勇毅和坚定。在教育内卷日益严重的今天,青年受制于功利教育的影响,在自我内耗中长期保持焦虑、抑郁心态,他们有的功利世俗、精致利己,有的心浮气躁、自私冷漠,他们经常成为教育反思的痛点和难点。虽然“佛系”“躺平”“摆烂”等网络热词风靡一时,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,绝大多数青年一方面努力逃避社会对自己的定义,一方面又在努力定义自己与世界的关系,打造属于他们的“斜杠”人生。新时代中国青年要胸怀“国之大者”,牢牢把握时代机遇,以“功成不必在我”的精神境界和“功成必定有我”的责任担当,永远坚毅果敢、永远奋进向上。牢记“空谈误国 实干兴邦”的谆谆教诲,以“‘躺平’不可取、‘躺赢’不可能”的精神状态,在历史现场和基层实践中探求中国之问、世界之问、人民之问、时代之问,以基层为案例、为“田野”,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,把理想信念付诸在实践行动之中,以青春之我成就青春之中国。
原文链接:http://m.cnhubei.com/content/2024-05/27/content_17960024.html